机采棉如何通过栽培脱叶采收提升品质

1优质机采棉栽培技术

1.1品种的选择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遗传品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在育种过程中实现品质上的较大突破,采用新的育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品质。为提高品质在品种选择上要以早熟为前提,且重点选择前期结铃性较强的品种,纤维长度在30mm以上,纤维比强度≥30cn.tex-1,马克隆值3.7-4.2之间,适宜于机械采收,对脱叶剂敏感的8品种种植。

1.2综合农艺要求

熟练掌握优质棉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及对肥水需求特点,以及肥水运筹、群体调控、促早栽培等技术,创造适宜优良品种生长发育的优化环境条件,充分把握品种高产潜力,保持和提高高品质棉的内在品质和生产品质。实现棉花品种按生态区种植上,改变棉花品种多、乱、杂的局面,生产出符合市场及纺织部门需要的原棉。

1.3机采模式

机采种植模式(66+10cm)。

1.4严格肥水

苗期一般滴一次水,每亩滴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3kg,蕾期滴水施肥一般进行3次,每亩滴水量20~25m3,施肥可用尿素或滴灌专用肥2~3kg;花铃期滴水施肥5~6次,每次滴水大约25~30m3,滴水间隔期6-8d左右,每次随水滴施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3~4kg,后期施肥量要逐次减少,8月上旬以后不再滴肥。

1.5化控化调

严格控制机采收获高度在75至80cm之间,要求子叶展平开始亩用缩节胺1g进行第一次化调;第二次化控在2叶1心,亩用缩节胺1~1.5g,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视棉花长势结合水肥进行调控,最后一次化控在打顶之后,顶部第二台果枝拉长5cm时,亩用缩节胺3~5g进行化调,从而达到苗齐、苗匀、确保植株生长稳健,利于机械采收。

1.6防病治虫

在蚜虫和棉叶螨防治上以点片防治为主,坚持点片控制和保护利用天敌的防治原则,在棉铃虫的防治上,以病虫害测报信息为依托,生态调控为中心,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坚持使用低毒农药。

1.7适时早打顶。

严格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打顶原则,顶尖带出棉田。一般要求6月25日开始,7月5日打顶结束;7月10日复打顶结束。

2机采棉脱叶技术

2.1机采脱叶前准备

2.1.1条田地膜未揭干净的、地内杂草未清理干净的不予安排喷施脱叶剂。

2.1.2喷药前三天,必须人工推行并垄清理机行路线保证道路畅通。

2.1.3单位技术员认真调查好每个条田的种植品种及吐絮情况,安排好喷药顺序,掌握好天气状况适时喷药。针对个别贪青晚熟的品种,要根据棉花吐絮情况,适时增加农药用药比例。

2.1.4组织机务工人按照团统一喷药机械维修、验收、作业标准对喷药机具、分禾器、喷头、喷杆等进行全面检修,从而为机采脱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2.1.5严格喷施质量

机采脱叶期间由连队统一到总库统一领药,各单位指定专职技术员统一配药,喷药机车统一采用上下喷头、多点喷药、多级过滤、控制好车速,确保田间施药均匀一致,不重不漏,保证脱叶效果达到95%以上。

2.2脱叶剂时间要求

2.2.1脱叶药剂要求

选择脱叶效果好的脱叶剂产品。工作液每亩35-45公斤,乙烯利70-80ml,

2.2.2脱叶时间要求:

最佳喷药时间在9月10~9月20日,脱叶工作必须在9月25日前结束;用药前后3~5天日最低温度12℃,棉花吐絮率达30~40%。

3机采棉采收

3.1机采棉田作业前的准备

3.1.1各单位对机采棉行走的道路、桥梁认真检查,确保畅通,特别是穿越道路的电线、光缆仔细检查,尽量避开行驶,采棉机行走的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能够承受21吨的重量。

3.1.2棉田渠、埂须破平,地块墒度适宜,不能影响采棉机、运棉机车的行走。

3.1.3机采作业的棉田必须将地膜揭掉。为防止杂物混入棉花,机采棉田采收前达到棉田内无杂草,无漂移的残膜和滴灌带以及地膜堆。

3.1.4采收前对地边、地角农渠边树下,采棉机难以采收到的地方,应进行人工提前采摘。对棉田的横头应人工捡拾出15米的宽度,要求将棉杆拔除,地膜捡拾干净,并清除到田外。

3.1.5棉田内出地桩坑、碱板坑必须填平压实并做标记。因田间的木棍地膜堆等杂物进入采棉机内或陷坑造成事故的,一切责任由事故所在地的承包户负责。

3.2机采采收要求

3.2.1根据棉田吐絮情况和脱叶效果,全团所有机采棉机车统一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装置,确保作业时间的统一控制。10月20日前上午11:00分进地,晚上10:00前出地;10月20日后上午12:00进地,晚上11:00出地。当箱内籽棉回潮率超过12%,立即停止采收作业(因该项指标可导致棉花霉变、加工质量降低、增加加工成本)。

3.2.2采棉机采收作业时,严禁人员进入田间清田。采棉机出地后,才能进行人工清田,人工清田的棉花单独堆放,严禁将人工清田棉花混入机采棉垛。

3.2.3按采摘计划、机力打药时间先后、棉花品种统一的顺序进行统一调配机采作业,以保证棉花加工的品质一致性。

4影响机采棉品质问题

4.1棉花种植的行距问题

个别职工追求边际效益,在播种时自行缩小交接行距,由于播种行距不匹配的问题,易致走错播幅,造成挂枝棉和撞落棉较多;特别是五行采棉机每次只能采五行,出现上述情况时,则挂枝棉和撞落棉更多,从而影响棉花品质。

4.2机采前棉田准备工作问题

横头人工捡拾距离不够;采棉机在地头转弯的距离带留得过短,导致采棉机在作业时碾压棉株,造成棉花损失过多而影响棉花品质。

4.3采棉机机械调整问题

一是摘锭清洗液浓度配比不标准或在工作中为摘锭加注清洗液剂量不够,造成摘锭易缠绕棉花;二是压茎板间隙调整问题,间隙过大,挂枝棉较多,采净率不高,反之间隙调整过小,易磨损摘锭和容易打火,发生危险;三是摘锭与脱棉盘间隙调整过大,容易造成摘锭缠绕棉花,调整过小,脱棉盘、棉刷极易损坏;四是采棉机的作业速度和采摘部件工作转速的耦合不合理,作业速度过慢;五是采棉机在后期机采时,由于夜间气温低,易出现摘锭清洗液输送管结冰现象,影响正常机采工作;六是长时间工作的采棉机,摘锭和主要工作部件磨损,对采净率有影响。

5针对机采棉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

5.1改进和提高各项农艺与管理措施

一是合理品种布局:选择适合当地的双“30”品种种植。

二是严格株行距配置:株行距配置66cm±10cm的误差。

三是合理化调;统一机力化调是确保棉花一致性最强的措施;从而确保株高在75-85cm,节间在5-6cm。

四是严格棉花生育进程确定采摘顺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ixun.com/afhzp/268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