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出圈,传统文化的创意和精致的舞台呈现引人惊叹,仿佛置身宫廷,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番大唐盛世的繁华。今天细节党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节目的灵感来源,从人物造型、背景布置、衣饰妆发再现盛唐的流行时尚。
造型:三彩定格大唐舞乐伎俑
演员的整体造型来源于唐三彩的舞乐人俑,她们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定格画面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不仅参考了众多出土的舞乐人俑的姿态,还借鉴了《韩熙载夜宴图》等大唐名画中舞乐歌姬的形象。
服饰:齐胸裙、宝相花、高头履
演员们穿的是唐朝非常流行的对襟齐胸衫裙,衣裙用布带高高的系在胸线上,将上衫束在下裙中,舞动之间尽显妖娆飘逸的风姿。服饰的色彩仍然是以唐三彩为原型,以绿色、黄色为主色调,兼有二者的渐变色做调和。
裙上的花纹采用了唐朝盛行的宝相花花纹,用花瓣、叶片、蓓蕾等元素组成圆形放射状的对称图案。这组图案在初唐多是莲花,盛唐乃至晚唐大多是牡丹,也有十字形和米字形的。脚上穿的是同色系的高头履,用花瓣、叶子、花枝等元素缠绕成对称的小簇花形。
妆发:双垂髻、斜红妆、蝴蝶唇
演员们头上梳的是双垂髻,初唐的双垂髻梳得比较低,垂在两颊附近,盛唐逐渐演化成高髻,发式融合了编发,一般是侍女、仆童和民间未婚女子的惯用发式。
脸上的妆容中,眉形采用的是初唐比较常见的长眉,眉间是金色和红色颜料绘成莲瓣的花钿额饰,也有用梅花和牡丹的;太阳穴的地方两道飞红呈弦月形状,叫做斜红,是唐朝中晚期风靡的一种画法;酒窝的地方点缀胭脂,称作面靥,蝴蝶唇妆显得唇形中部更加饱满。
乐器:大曲凸显多民族特色
整场歌舞中,演员们手中的乐器也充分体现了唐朝的民族融合特色,有琵琶、横笛、排箫、手鼓、萧、箜篌、铜钹等。大唐宫廷宴会中,歌舞有大曲和法曲之分,法曲采用的是传统的汉族乐器,源自道教,大曲风格更加粗犷、放达。十部乐引入了龟兹、高丽、天竺、高昌等属国的舞乐风格,教坊司常会上演的有《凉州》、《霓裳羽衣》等四十多支舞曲,尽显唐宫高调的奢华与靡丽的风情。
背景:宫廷盛宴兼顾文化传承
舞台的布置整体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大背景,穿插《簪花仕女图》凸显宫廷歌舞的主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了《捣练图》《备骑出行图》等彰显大唐气韵的绘画作品,以及妇好鸮樽、莲鹤方壶、贾湖骨笛、三彩骆驼等河南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细致的布置让观众仿若在那一刻置身于真实的唐宫当中,享受着盛大的宴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