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真是稀奇,这些植物竟然也能识亲认故

说来真是稀奇,跟人类一样,植物也能“识亲认故”。研究发现,许多植物都拥有“家庭观念”,它们能清楚地分出谁是自己的“亲属”,谁是“陌生人”或是“敌人”。对“兄弟姐妹”,这些植物照顾有加,对“远房亲戚”则稍稍疏远,但也能讲讲义气帮扶一把。但对毫不相干的家伙,则表现出异常的冷漠甚至幸灾乐祸。遇到敌人,更是采取攻守同盟的战略,齐心协力,誓将敌人打败。

年,瑞士植物学家、巴塞尔大学教授斯托克林博士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将两株箭叶蓼分别栽种在一株大海蓼和一株蓝禾草的旁边。大海蓼跟箭叶蓼是远亲,同属蓼科植物,而蓝草禾跟箭叶蓼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博士撤开大海蓼和蓝禾草,只单独向两株箭叶蓼喷酒化学刺激物质。奇妙的是,监测发现,与自己远亲种植在一起的箭叶蓼,马上增强防御,并警告大海蓼;而与蓝禾草生长在一起的那株箭叶,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警告蓝禾草的意思,反而自顾自地加快了生长的速度。

年,加拿大科学家苏珊达德利也对植物识亲认故的奥秘进行了探索。苏珊采用一株生长在北美五大湖岸边的开花灌木——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植物美洲海南芥作为研究对象。她先将海南芥跟一株异族植物一一小叶红檀种在一起,几个月后再移栽,让其与自己的“兄弟”叶子花属植物深红三角花合住。

研究发现,当海南芥和小叶红檀生活在一起时,海南芥对这位陌生“合租人”表现出非常不客气的态度,毫不犹豫地伸展根系,拼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而与自己的“好兄弟”深红三角花同居一个花盆时,海南芥却一反常态,表现出温柔、包容的一面。它尽力阻止自己饥渴的根系伸展,和和气气地与深红三角花分享资源。苏珊感到很好奇,又做了一个实验:将海南芥、小叶红檀和深红三角花赶往一个“大杂屋”,让三株植株同处一室,共用一个花盆。奇迹发生了,此时的海南芥表现得十分犹豫,根系畏首畏尾,伸展吧,又怕伤了深红三角花的感情;不伸展吧,又对小叶红檀这位异族植物心有不甘。于是,几个月以内,它的根系总是表现出一种既不争夺也不自我抑制的平和状态。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植物的识亲认故现象陆续在其他一些植物中被印证。年,科学家在智利荒漠中研究了一种蒿属植物三齿蒿。三齿蒿释放的酒香味常用来驱赶昆虫。科学家剪去一株三齿蒿的叶子来模拟一场侵害,结果发现,如果在这株三齿蒿的周围生长的是它的同胞,它就会迅速长出更粗硬的枝条来抵御侵害;如果在它周围生长的只是异族,它就没有反应。

那么,植物究竟靠什么秘密武器来认亲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能识别亲友的植物大多具有一种分泌液,识别亲友的信号就以分泌液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分泌液由植物的根系产生,包含苯酚、类黄酮、糖分、有机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复杂成分。如今,植物这种识亲认故的能力已引起了农学家的注意。他们设想,如果将两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农作物种植在一起,让它们相互帮助,共同驱赶害虫、吸引传粉昆虫和促进营养物质的摄取,是不是会获得增产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ixun.com/afhgx/411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