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编织基础如何计算出衣服各部位的尺

挂肩(腋下)经典收针方法

1先要计算出挂肩,也就是腋下的减针数:胸围针数(前片或后片的针数)*10%2分三段减针。将减针数平均一分为三,每段各减1/33第一段一次减去,如果超过5针,一般分2次减。4第二段采用2-2-N的方式,如果此段针数为单数,则先“2-3-1”再2-2-N.5第三段采用2-1-N的方式。6如果要挂肩曲线更加优美顺畅,还可将第三段的减针再平均一分为二,分为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采用2-1-N,第四段采用4-1-N.例子:1腋下减针数为13针的话2分三段的话,平均一分为三,第一段收4针,第二段收4针,第三段收5针3第一段一次减去,2-4-1(即所谓的平收)4第二段2-2-25第三段2-1-56挂肩曲线更加优美顺畅,第三段再一分为二,第三段2-1-3,第四段4-1-2

袖山经典计算方法

山头袖的袖山头织得好不好看,关键有三个:

1山头深度适中2山头宽度定妥3山头曲线优美1山头深度:女装以10-15厘米男装以8--13厘米当然这不是规定的,要根据衣服款式要求和穿着习惯对深度进行增减调整。2山头宽度:可根据袖壮大小来定(袖壮就是袖子平铺后最宽处)女装可掌握为袖壮针数的1/5男装和童装为袖壮针数的1/4如果袖壮针数为单,山头宽针数也应为单,反之则成双。3山头曲线的减针(加针)法:以减针为例:(1)计算山头曲线减针数:山头减针=(袖壮针数-山头宽针数)/2例:袖壮针数84针,山头宽针数16针(84*1/5)山头减针=(84-16)/2=34针(2)减针方法:分五段计算:ABCDE五段A段:一次减1.5---2厘米(如果超过5针分2次减)根据小样片(1厘米=2针)算出实际针数:2针*2厘米=4针即:2-4-1B段和E段为固定的减针数:B段:2-3-12-2-2E段:2-3-12-4-1这样先算出ABE三段共减去了多少针和多少行:A段2-4-1B段2-3-12-2-2E段2-3-12-4-1共针:减去了18针,6次(也就是12行)接下来计算C段和D段应减针的次数(X)和针数(Y)C段或D段减针次数=(山头深行数-12)/2=(36-12)/2=12次减针针数=总减针数-ABE段减针数=34-18=16针得出:Y=减针针数-减针次数=16-12=4X=减针次数-Y=12-4=8由此得出:C段为2-1-8D段为2-2-4最后计算出来了:A段2-4-1B段2-3-12-2-2C段2-1-8D段2-2-4E段2-3-12-4-1那么为了使曲线更加完美,所以再加以调整,如果你不想调整,那么这样也就可以了。调整后为:A段2-4-1B段2-3-12-2-3(增加1次)C段2-1-8D段2-2-3(减少1次)E段2-3-12-4-1

如何计算出衣服各部位的尺寸针数和行数.

先把买来的线织成小样片(10厘米*10厘米的小方块)后,数一下1厘米有多少针,1厘米有多少行,再量出衣服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再计算出衣服各部位的针数和行数.比如:以袖山为例:样片中1厘米=A针,1厘米=B行,那袖山的各部位量一下,宽度为C厘米,深度为D厘米.那么就可以算出袖山宽度(袖壮)的针数为A*C,袖山深度的行数为B*D现在我们以上面的数据说明一下:例:袖壮针数A*C=84针,山头宽针数16针(84*1/5)山头减针=(84-16)/2=34针山头深行数B*D=36行先把A段计算好,例子中是2-4-1,那BE是固定值,C是2-1-X,D是2-2-Y,好,我们看下:A段2-4-1B段2-3-12-2-2C段2-1-XD段2-2-YE段2-3-12-4-1这样先计算出山头减针数34针=4+3+4+X+2Y+3+4=34针再计算出山头深行数36行=2+2+4+2X+2Y+2+2=36行得出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式:X+2Y=X+2Y=24X=8Y=4搞定!!!算出来了,和第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袖子加(减)针经典计算法这个讲解是指袖子从下往上织时。如果是从上往下织的话,就把下面的讲解全转换成减针就行。

1先算出袖底加针数,因为袖底加针一般是每次加1针,所以加针数也就是加针次数。

加针数=(袖壮针数-袖口针数)÷2

袖壮是指袖子最宽的地方,也是袖子靠近肩的部分。

2计算加针间隔行数

间隔行数=加针行数÷(加针次数+1)

加针行数是指袖子长度所需的行数

3袖底加针一般应采用先慢后快的原则,使袖底斜线略呈凹形。

例子:袖壮79针,袖口49针。袖长行数为90行(即加针行数90行)

1加针数=(79-49)÷2=15针(即需要加针15次)2间隔行数=90÷(15+1)=5行余由此可知,15次加针中有10次可以间隔6行加针(6-1-10)。剩下的5次是间隔5针加针(5-1-5),这样加起来才85行,袖长要90行所以还要5行平织。

最后加针方式为:5行平织5-1-56-1-10

4一般间隔单行加针不太方便,所以,宜全改成间隔双行加针。因此,我们的加针方式改成:

4行平织4-1-X6-1-Y算出:X=2Y=13

最后调整后加针方式为:4行平织4-1-26-1-13

圆领经典收针计算方法

A:腋下收针针数B:部的针数C:圆领总针数D:圆领的深度(行数)W:一片(前片)的总针数它们之间的关系:A=10%WB=20%WC=40%W或C=W-2A-2B这是常规模版。正常人的普通衣服都可以这样套用。以我的这件叶子花小背心为例:W=针(前片)A=*10%=14.2≈14针(腋下要收掉14针)B=*20%=28.4≈28我取了个整数30针(肩部留下30针)C=-14*2-30*2=54针(圆领的总针数)在一楼我织的小样片中,大家还记得吗?一个叶子花(15针16行)是4厘米*6厘米(长*宽)。这样就计算出1厘米=15针/4厘米=针数1厘米=16行/6厘米=行数那么,得出:D=10厘米的深度*(16/6)=26.6≈27行(圆领的行数)好,计算出以上的数据,就能算出圆领的减针方案了。

图中是先平收18针后,再织2-3-1,再织2-2-7,再织2-1-1,再平织9行

前领中间留针数=圆领总针数的1/3,两边的减针数约各为1/3.(常规)

中间留=54/3=18针两边减针数各为=54/3=18针

(一)1、将圆领行数平均一分为三,

上部1/3平织(不加不减往上织)=1/3*27(D)=9行

2、下部2/3是减针段=2/3*27=18行

(二)1、将减针数平均一分为二(Q1和Q2)。Q1段=Q2段=两边减针数的1/2针数=1/2*18=9针2、Q1段=采用每2行减2针N次的方式(2-2-N)如果此段针数缝单,则可先每2行减3针1次(2-3-1),余下针数再每2行减2针N次。3、我们是要减9针,缝单,所以,Q1段=2-3-1(减了3针,2行)2-2-(N=3)(减了(9-3=)6针,6行)这样在Q1段就共减掉了9针,用了8行。(三)Q2段Q2段=两边减针数的1/2针数=1/2*18=9针在上部每4行减1针1次(4-1-1),其余为每2行减1针N次(2-1-N)。1如果总的针数行数不足圆领行数的2/3,则应减少每2行减1针的次数,而相应增加每4行减1针的次数。2如果总的减针行数超出2/3,则应取消“4-1-1”,而相应增加每2行减1针的次数,3经调整,行数仍超出2/3,则可再减少每2行减1针的次数,而相应增加每2行减2针或减3针的次数。

1、我们是要减9针,所以:4-1-1(减了1针,4行)2-1-(N=8)(减了9-1=8针,16行)这样在Q2就共减掉了9针,用了20行,大大超出了18行的要求,所以,按照常规中的方法,就取消4-1-1,增加2-1-N,变成为2-1-9(减了9针,18行)。2、这样我们可以例出:总的圆领减针是:2-3-12-2-32-1-9(总共是18针,26行)仍然是超过18行的要求,所以,再次减少2-1-N,而相应增加2-2-N的次数,现在我们再次计算一下:2-1-N中的N是多少?2-2-N中的N是多少?我们把前者改成X,后者改成Y,得出:2-3-12-2-32-1-X2-2-Y3+6+X+2Y=总针数=18针2+6+2X+2Y=总行数=18行计算得出:X=1Y=4哈哈,学校学的东西总算是有用武之地啦。最后圆领减针方式为:中间平收18针后,2-3-12-2-32-2-42-1-1合并一下得出2-3-12-2-72-1-1再平织9行(四)这样就大功告成啦,是不是有点小复杂的说?我一开始也是看的晕了,后来看了几遍,再按照方法计算了下就明白了。我建议你们打印下来,好好研究下吧。这种方法可是很经典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shanzixun.com/afhgx/19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6